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0/content_5453862.htm
凤凰网: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sNSCo--XbvaT-_ilSD-_lDJwhwpikxlUYrPKVYFmeT-_x4__
“精准细严”,满足水利等基本公共需求
文丨特约评论员 刘炳胜 李灵
“善为国者必先治水,水利兴则天下定,天下定则人心稳,人心稳则国运昌,国运昌则百业兴。”
11月18日,五份地图摆在国务院会议室的会议桌上,它们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图和有关后续工程规划示意图。
当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此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补短板重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有利于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总理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协调推进。”
密切关注时事的人会记得,总理11月14日上午考察江西旱情。在一处干涸的水库边,总理蹲下身,抠起一块泥土,感慨道,“这里旱得可不轻啊!”
“江西过去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今年持续大旱。我仔细察看了土地墒情,几乎快与河南秋季的土地墒情差不多了。”在18日的会上,总理说,“如果这里的水利工程布局更合理的话,会对抗旱减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纵观历史,几千年来,以农耕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一直在跟水旱搏斗。让民众免于水旱灾害,成为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公共需求。
兴修水利,不能有半点松懈。水利工程是国家重大工程,很多项目经过长期论证,投资规模大,复杂性高,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带动相关产业和装备发展,为农民工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
例如,“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治淮工程”有效形成了淮河防洪体系。这些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众多水利工程,对缓解水资源南北不平衡、河道治理、防灾减灾等发挥了作用。举例来说,笔者在参与大渡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期间,面临“先移民后建设”和“兼顾生态环保”双重压力,后将“精益建造管理”引入水利工程建设中,取得了降本增效的效用。不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因水域周边企业和居民搬迁,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政府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品质带来影响。
水资源缺乏和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水泛滥等诸多问题,仍将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也对水利建设提出更紧迫的要求。
总理强调,要遵循规律,以历史视野、全局眼光谋划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补短板重大工程。
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既要保障经济效益,又要跟精准扶贫相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要完善保障移民生活的机制,确保其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指数。
水利工程建设,要注重创新机制,以“精、准、细、严”为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过程中,要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水利工程开发程度加大,使得天然渔业资源严重退化,虽然在工程建设中采取建设增殖放流站、过鱼设施建设、开发鱼类等资源培养场等措施,但效果如何尚难评估。
国家可加大保护措施和科技投入,增加鱼类增殖站和珍稀鱼类全人工繁殖等鱼类保护措施。科研人员要从科学角度探讨水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估水域生态系统的状况,各级地方政府及环保职能部门也可据此加大监管力度。如前期环评阶段,增加项目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凡是破坏水域生态的项目,坚决予以制止并加大处罚力度。
建设过程中,还要兼顾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水资源即便丰富的地区,也不能无限制开发,需要在科学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证有序开发,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实现水利工程开发的可持续。
目前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已进行了几轮的环保督察。地方也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不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要整改整顿甚至停产停工。企业要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要求,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环保资金不得挪用。
目前,对水资源与生态环保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浅表层面,需要深入挖掘影响生态的机理与机制,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保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并保持百年、乃至万年不被破坏。
另外,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极为复杂,如水库大量蓄水造成库区地壳结构变化,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水质变化易影响下游的生物;水库面积增大,有些流行性和传播性的疾病会对库区周边的民众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统筹考虑。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国家始终把民众的安居乐业和健康幸福放在首位,不断完善惠民政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各地政府应切实贯彻国家方针,完善移民保障机制,以精准扶贫带动致富,带动经济发展,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水域周边民众能够享受水利工程带来的福利。(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刘炳胜;天津大学副教授 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