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专家讲座>>正文

武汉大学叶初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鹏副教授为CPEPP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 2025-09-30    浏览次数:   来源:

2025年9月27日,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叶初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张鹏副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讲座由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渝琳教授主持,中心教师龙少波、周洲、周孝坤、刘俐、刘一笑、谭静、党敬淇,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倪夏,以及30余位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学术交流。

叶初升教授:选题与研究设计:论文背后的故事

叶初升教授以“选题与研究设计:论文背后的故事”为题展开讲座。他指出,学术研究的关键在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并善于从现实中提炼研究主题。他提出了“一双眼睛和一个大脑”的研究理念:一只眼睛发现现实问题,另一只眼睛追踪学术前沿,而大脑则负责以学理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问题的价值,并设计科学的分析框架。叶教授形象地将学术研究比作医生看病,强调要通过深入观察和检验找到问题的“病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报告过程中,叶初升教授结合《中国科技创新困境背后的创新资源错配》等代表性论文,展示了从研究灵感到论文发表的完整过程。他强调,论文不仅是研究结果的呈现,更是一种“学术叙事”,要通过逻辑和方法讲述问题背后的故事。他还分享了自己作为研究者、教师和期刊主编的体会,指出青年学者要保持问题意识,善于追踪前沿,同时以实证方法不断验证猜想。最后,叶教授寄语在场的青年学子,要做有思想的学者,以学理的方式解释世界;同时也要做有情怀的学术,以学术的方式热爱生活。

张鹏副教授:英文经济学期刊发表经验分享

在第二场报告中,张鹏副教授带来题为“英文经济学期刊发表经验分享”的讲座。他以发表于The 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Air Pollution and Manufacturing Firm Productivity: National Estimates for China”为例,详细介绍了英文期刊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经验。谈到选题,他指出,青年学者应当通过大量阅读顶级期刊文章来把握前沿,采取“多粗读、少精读”的方式快速获取研究思路。同时,还要关注现实政策问题,并结合中国语境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切口;在此过程中,数据库的积累和运用也至关重要。

在写作部分,张鹏副教授特别强调Introduction的重要性,指出这是论文中最具挑战但也最核心的部分。一篇好的Introduction要直接切入研究问题,凸显其学术价值,并清楚说明研究如何回应前人不足。他提醒青年学者避免简单地将“中国应用”当作研究贡献,而要深入挖掘中国语境中的制度差异与学术意义,从而体现真正的创新性。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介绍数据、识别策略和主要发现,最后系统总结文章的学术贡献。

在谈及投稿与审稿经验时,张鹏副教授结合自身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的经历,提出了许多实用建议。他提醒大家,投稿前要通过学术会议不断打磨论文,使其尽可能完善;在回应审稿人意见时应保持谦和,能改的尽量修改,确实无法做到的地方要耐心解释,并且始终高度重视主编的意见。

两场讲座从“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到“如何将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学术前沿”,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叶初升教授为师生们提供了学术研究的逻辑框架与价值导向,张鹏副教授则带来了国际期刊写作与投稿的实用经验。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两位专家耐心细致地解答,互动氛围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这两场讲座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在研究思维、写作技巧和国际发表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嘉宾简介

叶初升,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评论》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重大项目,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重要学术奖励。

张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发展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副主编,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涵盖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与健康经济学,在The 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