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概况>>研究方向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学科的具体内涵是:
1.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学科本质是政府经济管理,特别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收入分配及其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政策过程等政策系统进行研究,探索经济政策与经济制度的属性及运行规律,改善政策与决策系统,调整利益分配。
2.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以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为目的的公共政策供给与需求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公共政策评估、公共决策行动、公共政策执行等。
3.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是以公共政策改善为目标的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规律的探索、财政分配模式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在公共政策的改善上,包括福利制度、财政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服务机制等。因此,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倡导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改进公共政策质量和管理决策系统,注重研究产出对公共权力效应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有鉴于此,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学科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注重公共价值理念与经济分析的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博弈论以及常规计量方法等的整合与应用。即:公共经济和公共政策研究,既要崇尚理性,强调经济学研究的规范手段与工具,同时又要强化价值理念的分析和历史经验的积累;既强调实证分析,又注重逻辑演绎,在强调理论可检验、可验证性的同时,强调理论的逻辑完备性、逻辑一致性。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学科涵盖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方向带头人情况介绍如下:  
 
方向一:经济政策与福利制度。方向带头人:刘渝琳教授。  
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进而达到消除贫困,福利最大化和追求平等的社会福利的增进与提高。这三者之间的融合,促进了福利制度目标体系的复杂多样,对于社会化了的经济收入和其他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起到了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推动了经济政策与福利制度的融合与交叉研究。
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十分突出,社会公正问题成为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方向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索有关福利改善方面的经济政策和福利制度建构,研究这二者之间的理论逻辑与互动机理如何通过经济政策和福利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最优收入分配与制度研究最优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评价与保障问题研究;(2)公共产品外部性问题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工保障制度研究;(3)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问题研究;(4)民生政策和收入再分配问题研究;(5)经济发展与福利改善的关系研究,探索与失业有关的福利制度改革;(6)公共政策的福利经济学研究路径。  
 
方向二:地方财政与社会保障。方向带头人:张邦辉教授。
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财政分配关系。从收入方面看,社会保障基金实质上是财政资金的转移和让渡;从支出方面看,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支付方式、范围和标准等的确定与调整,都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支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财政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政府收入、支出、分配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政府在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上的投入(规模、比例)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包括关注社会保障支出的外部性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我国税收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支出结构与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研究;(2)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研究;(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跟踪以及西部开发重点经济区研究;(4)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与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5)养老保险制度与财务可持续性研究;(6)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机制研究;(7)财政支出体系完善与区域协调增长的财政政策取向研究;(8)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研究。  
 
方向三:公共服务与政策选择。方向带头人:李志教授。
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从原始的物质资本积累,到技术进步、知识外溢和人力资本积累,再到制度研究的进程。作为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概念公共服务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非制度约束的重要推动力量。并认为,公共服务与政策等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公共服务的改进及其政策选择,以及在经济管理中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等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内容包括:(1)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与政策选择研究;(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研究;(3)公共服务质量提升问题研究;(4)专项公共服务管理的政策设计研究;(5)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6)应急管理中的政府能力评价研究;(7)选拔任用干部公信度问题研究。